官仿珐琅瓷器,直接用的就是御窑的那些老人,技术直接来源于清三代,就连画师也是宫廷中的那些画师,仿品自然跟真品相差无几。

还有清末赣西瓷业公司生产的珐琅瓷器,直接用的就是清三代珐琅彩瓷烧制剩下的瓷胎,只是在瓷胎上进行了绘图,并且请的绘图人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有名画师,绘工了得,再加上少有人见过珐琅彩真品,自然难以分辨。

还有民国的一些精品珐琅彩瓷,不论是造型,还是釉色,又或是胎釉,有些甚至烧制的比官窑还要精细,根本让人难以分辨。

当然,不论是官窑,还是官仿、民仿都无法和御窑相提并论。

差的不是技术,而是珐琅料。

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在雍正六年之前,全部依赖从欧洲进口,虽然雍正七年,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而且色彩种类比进口彩料更为丰富

biqikμnět,但从色泽上差了一筹,因此,一直没有放弃使用进口珐琅料,而是与国产料相结合使用,使得珐琅彩瓷颜色种类变的更多,但仍保持着色泽明艳的优点。

而珐琅料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生成蛤蜊光。

蛤蜊光是一种彩色光,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在瓷器表面产生的一种彩色膜状物。这种彩色膜状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增加、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彩光”,故人们称它为“蛤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