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棉花,纱布,中央钱庄(第1/8页)
章节报错
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董仲舒继承了孔孟的观点,并以“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三纲五常。
这套理论的生命力很强,一代接一代延续下去,逐渐成为了汉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精神所在。
无论是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还是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亦或是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都体现着这些思想。
忠君、尊君、侍君,是传统读书人的思想内核!
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允炆是接受这种思想的,可没想到,这种思想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副作用,那便是,这些官员在思考、分析、判断问题的时候,第一思维不是考虑这件事对不对,好不好,而是这件事,皇上怎么认为的。
皇上认为不好,他们反对,那是尽忠。
皇上认为好的,他们反对,那也是尽忠。
唯“尽忠”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