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太苦了!

这是所有人看完《凡卡》的第一印象,苏均简直就是把一个活生生的小男孩搬到了所有人的面前,甚至有些人都怀疑苏均是不是见过这样的孩子,要不然连用皮鞋敲头这种画面都能想象出来。

苏均当然没见过这种画面,只能说这就是文字的创造力,准确来说,应该是契诃夫的文字的创造力。

他笔下的短篇人物角色都是相当鲜明的,这篇《凡卡》是这样,另一篇同为课文的《变色龙》也是如此,他才是那个把沙皇时代下的孩子们像剥皮一样血淋淋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而苏均现在把这篇文章搬到提瓦特,同样的血淋淋、同样的让人心里发堵。

《凡卡》并不是一出悲剧,他是时代的缩影,更是抗争。就像凡卡写信给爷爷那样苏均把它“写”给了所有人,尤其是愚人众那群“坏心眼”,毕竟书中的故事很明显能让人一眼看出来是至冬的风格。

……

至冬,一处不知名的地方。

“都看看吧,他的文章就像刀子一样……”

公一本杂志丢在会议桌上,头上的眉毛都皱在了一起。